开元体育app官方版-IOS/安卓手机通用版下载

打破“闪击战”无敌神话!缺乏战略思想是“闪击战”战术致命弱点

“闪击战”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惊艳了世界,第三帝国通过轻车熟路的运用横扫了大半个欧洲,这“赫赫战绩”更是为新生的“闪击战”思想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但是,“闪击战”战术并没有把纳粹德国带向最后的胜利,这种战争初期“天下无敌”的战法为何会折戟沉沙,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根本弱点是导致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纵观纳粹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征程,不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纳粹德军都遵循着“闪击战”思想,它既是第三帝国发动战争的战略思想,也是实施进攻战役的指导思想。究其本源,任何一种新生的东西都有迹可循,“闪击战”思想的起源发展也不是空穴来风,其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自身的缺点也是辩证存在的。

在运用“闪击战”战术时,己方部队要在敌方不知情或者在敌方军队未来得及做准备的情况下秘密集中并展开部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突然的进攻,空军先发制人,以强大的轰炸能力消灭敌人浅近纵深内的道路枢纽、防御要塞、飞机场、军队集团等战役战略目标,使敌方军队处于混乱,并在战略上扰乱敌人的兵力部署和调动;与此同时,地面军队开始发起进攻,以坦克装甲兵团和机械化军组成的第一梯队和突击集团在航空兵的配合下从几个战略方向上分割敌人的正面,在敌人的纵深内实施大范围的迂回、包围,粉碎敌军重兵集团;野战集团军在突击集团的侧翼或紧随其后,消灭已被打乱的敌军,彻底瓦解敌军的抵抗能力,占领敌防御阵地和战役目标,迅速夺取战役乃至战争的胜利。

1878年,英军上校肯布拉里提出了“装甲野战炮兵”的观念,他认为装甲野战大炮可以依靠其强大的火力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力量,步兵在火炮面前犹如蝼蚁,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能节节败退。这种装甲野战大炮就是坦克的原型,但是这种新观念在当时的英军中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20世纪初,“闪击战” 在德国元帅施利芬的《对法战争》中被第一次提了出来,这被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指导战法。他设想在对法作战时,要赶在法国做正式战争动员前集中并展开部队,集中主力发起进攻,速战速决,在几星期内夺取战争的胜利。“闪击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被小范围的运用到战场上,但是很快遭到的失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德军统帅部缺乏对战争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的正确认识,也由于当时的坦克刚刚出现,各种机械化武器装备发展水平还比较差,不足以发起强大的突然袭击来对一场战役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坦克和飞机在战场上的出现,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机械化武器的巨大战争潜能。在战后,英国将军富勒提出了“坦克制胜论”或“机械化战争”,较为明确的提出了装甲机械化部队在空军的支援下进行高度机动的作战思想。在随后出版的《瘫痪式的攻击》一书中,阐述了该理论:新战术的模式是以快速机动的装甲车辆为先锋,飞机予以空中配合作战,传统兵种跟在其之后实施作战,突破敌防线,快速深入敌军纵深,直捣敌军司令部,使敌陷于瘫痪。

二战前,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一批眼光敏锐、有创见精神的将军们,在大胆吸收了“坦克制胜论”和“空军制胜论”的有益成分后,提出了装甲战车部队在航空兵和空降兵的协同下远程奔袭至敌后,实施高速进攻的新的作战理念,从而发展并形成了二战时期的“闪击战”思想。这种思想正好迎合了希特勒的庞大征服计划,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为“闪击战”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后德军的坦克、飞机、机械化部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演练和探讨,德国的“闪击战”思想越来越成熟。

德军的“闪击战”思想是建立在错误估计的军事和政治形势上的,因此存在着根本的弱点。一旦突然袭击不能一举达成战争目的,那战争就变成了持久战,就像苏德战争那样,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失败在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冒险战略上,是失败在了战争目的与国家实力不匹配上,是失败在了非正义的战争上。本质上来说,德军的“闪击战”思想仅仅停留在战役级别上,并没有像苏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那样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战思想体系,尤其表现在1941年的“巴巴罗斯”进攻计划上。

“闪击战”思想的核心就是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在决定性的方向上,但是在执行“巴巴罗斯”的4个装甲集团军却几乎是平均分配在三个野战集团军群中,虽然中央集团军群得到了2个装甲集团军(因此战果也最大),但是另外两个集团军群都只拥有1个装甲集团军,很难实现旨在围歼敌军主力的钳形攻势,大部分情况下都只能是正面击退之。从战略层面来看,如果德军要实施“速战速决”,就应当全力进攻莫斯科,4个装甲集群都应配属给中央集团军群,遂行决定性的进攻,这有这样才能实现德军期望的高速进攻。不过此举风险确实较大,但是即便是遵从了传统的正统战略,德军也应将装甲集团军集中配属给2个野战集团军群,从而在战略层面实施钳形攻势配合。

在二战时期,不论是莱茵区的军事占领,还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再到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对西欧法国的“黄色方案”以及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德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始终贯穿着“闪击战”的思想。“闪击战”思想强调把优势兵力武器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战役方向上,通过一次打击、一次行动完成对敌军主力集团的包围和歼灭。“闪击战”思想所反映的机械化时代使用庞大军队进行大规模战役的作战规律,在当时的欧战役思想和战役理论发展中处于最高水平。从战役作战的角度上来看,“闪击战”思想所体现的战役战法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其在战略上的失败并不能抹煞其在战术上优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